联系电话
0937-3255111
0937-3255222

祁连山下的“冬青树”——郭孟和

日期:2021-09-17

王进喜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,成为中国工业战线上一面火红的旗帜。以“宁可少活二十年,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”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,被誉为“铁人”。

虽然“严师出高徒”,但知道铁人王进喜的人,可能不一定知道他的师傅郭孟和——新中国第一位石油工人中的劳动模范。1951年荣获全国工业战线劳动模范称号。在20世纪50年代,郭孟和的名字和鞍钢的孟泰、哈尔滨的马恒昌一起经常出现在人民日报上,是我国石油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。


郭孟和,1907年出生,山东即墨县人,幼年家境贫寒,12岁流落青岛,先后在私人作坊、工厂做工。1927年,20岁的他被生活所迫,逃难到东北,又闯出国界流落到苏联伯力,参加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。1938年回国后,在新疆乌苏油矿当钻井工,1945年到玉门油矿工作,成为技术骨干,被人称做“国际石油工人”。1949年,人民解放军挺进大西北,9月25日,解放了玉门油矿。刚刚获得解放的石油工人以主人翁的姿态,迅速投入战斗。郭孟和积极参加各项活动,是玉门油矿第一个入党,第一个成为劳动模范,第一个被提拔为大队长的工人。他的特点一个是积极苦干,一个是公而忘私,对不良的思想和现象进行旗帜鲜明地斗争。他参加了军管会组织的工会会员短期学习,向军代表提出了入党要求。1950年2月8日,郭孟和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,成为玉门油矿解放后第一批入党人之一。

图为铁人师傅郭孟和(右一)和工人们在一起

20世纪50年代初期,在落后的技术条件下,郭孟和率领钻井队,冒着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,在海拔2600米的祁连山下凿冰打井,开我国石油史上冬季钻井先例,被誉为“祁连山下冬青树”。他改进50型钻机的捞沙绳、猪头绳、泥浆回收器等设备,提高了工效,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,在恢复生产和基地建设中屡建功勋。1951年荣获全国工业战线劳动模范称号。

王进喜师傅郭孟和(右)。左为1938年12月和孙建初一起到玉门勘察的靳锡庚

1954年9月21日,郭孟和领导的1207钻井队以日进尺234.3米的成绩,创造了全国日进尺最高纪录。同年,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,郭孟和作为石油工人的代表参加。有着丰富钻井经验的郭孟和还自觉担负起培养年轻技术工人的任务,严格要求学徒。铁人王进喜就是他带过的众多学徒中的一个。1959年,王进喜也光荣地出席了全国群英会,和师傅郭孟和一样,成为全国劳动模范。

1955年,郭孟和开始从事工会工作,先后担任玉门矿务局钻井公司党委第二书记兼工会主席、玉门市总工会副主席、玉门石油管理局工会副主席、主席。1959年他连任第二届人大代表,1964年后连任四届、五届全国政协委员。在领导工作岗位上,他始终保持一贯的作风,勤勤恳恳,严于律己,胸怀坦荡。但在“文化大革命”期间,郭孟和蒙受迫害。

1978年平反后,郭孟和担任玉门石油管理局党委副书记,1979年被石油工业部树为全国石油战线“学铁人”标兵。看到他年纪大、身体不好,还经常乘卡车下基层,上级特意给玉门局拨了一辆小车专用,但他很少坐,大部分时间都是让别的同志去办公事。郭孟和的老伴身体多病,每当需要去医院诊治时,他总是叫孩子用自行车把妈妈驮上,自己在后面扶着。有一年春节,二儿子从外地回来过年,大年三十晚上才赶到五华山车站,这里没有通玉门的公交车,他便给当工会主席的爸爸打电话想要车,不料郭孟和不仅没有派车,还批评了他一顿。儿子只好坐火车到酒泉住了一宿,大年初一才回到家。

1983年2月9日,新中国第一位石油工人中的劳动模范——郭孟和,走完他光辉的一生。


图片




来源:玉门市委党史学习教育

领导小组办公室  吴炳峰